10月23日晚,扬州运河大剧院上演一场中国诗歌盛会,一曲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《长·安》震撼上演。《长安古意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蜀道难》、《无题二首》、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、《边塞诗六首》、《长恨歌》、《琵琶行》……演出中,一首首在中国文化史上流淌千年的诗歌名篇,被濮存昕、张国立、何赛飞、张铁林等名家激情演绎。
“李白”、“白居易”、“张若虚”等悉数登场
唐诗是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皇冠。当晚吟诵的名篇佳作,更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。“李白”率先登场,他的一生中,前后六次来到扬州。豪爽时在扬州“散金三十余万”,落寞时在扬州“低头思故乡”;送别友人,在武汉的长江边上,吟诵出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的名句。
“白居易”来了,“泗水流,汴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头”,对扬州的思念,溢于言表。他想起和好朋友刘禹锡一起登扬州栖灵塔的场景:“半月悠悠在广陵,何楼何塔不同登。”
扬州诗人张若虚也来了。春天的夜晚,月色明皎,江水奔流,花开正盛,夜色迷蒙,一首诗划破长空而来。没错,是这首在唐诗中有“孤篇横绝”之称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。
扬州文史专家介绍,唐代顶流诗人在扬州交汇,照亮了盛世大唐的夜空,也照亮了扬州人的诗心。《扬州历代诗词》中,收录的唐代诗人就有158位,涉及扬州的诗词高达430多首。
曹寅在扬州天宁寺刊刻完成《全唐诗》
吟诵现场,濮存昕表演后,特别提到了《全唐诗》是在扬州刊刻。提到唐诗,不能不提《全唐诗》,不提经济文化重镇扬州。唐代诗人为扬州写的诗只有430多首吗?我们现在能读到的唐诗,就是唐诗的全部吗?专家表示,以张若虚举例,一篇《春江花月夜》是经典之作,他留下的诗仅有两首;写出《登鹳雀楼》的王之涣,也仅仅留下了六首诗。李白写了一辈子诗,有数千首之多,留下来的仅有十分之一。杜甫四十岁之前的诗几乎全部失传,而他只活到了58岁。可以说,他大半辈子的诗,都读不到了。
古人早就有了这样的危机意识。明朝胡震亨用了十年时间,完成了一部《唐音统签》,收录了当时最为完整的唐代和五代诗。清初季振宜编出了七百一十七卷的《唐诗》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《全唐诗》呼之欲出。清代康熙皇帝下定决心要编纂一部《全唐诗》,进而把唐代诗歌的文学成就进行系统梳理和汇编。在扬州天宁寺内,曹寅奉命刊刻《全唐诗》。在10名大学士的共同努力下,仅用了一年零五个月,《全唐诗》编纂工作收官。曹寅呈送康熙御览,获得准许。全书共900余卷,收录2200多人的诗歌作品48900余首,另有查询目录12卷,堪称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诗歌总集。
导演感言:长安和扬州,一轮明月共诗心
有了《全唐诗》的坐镇,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终于不再颠沛流离,就此在所有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扎下根来。传统重阳佳节,在古城扬州,用一首首诗歌去吟诵感受。参演的名家们也是颇有感触。
“这是一次古代和现代的交融,是东方古诗词和西方交响乐的汇合。”何赛飞说:“金秋的扬州和烟花三月的扬州一样,同样值得流连忘返。”张铁林感言:“我和扬州运河大剧院很有缘分,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演出了,希望以后还能带更多的好演出来到这里。”
“我是第一次来扬州。因为唐诗,所以相遇。长安和扬州,一轮明月共诗心。”导演陈薪伊告诉记者:“我很喜欢扬州运河大剧院,运河让人感到辽阔,源远流长。这场演出叫《长·安》,中国人忘不掉大唐的长安,长治久安也是所有老百姓的心愿。这次在扬州的演出,我们是全员出动,演员和乐队都力求做到最好,带给观众极致享受。”